《氧气》教学方案
发布时间:2014-3-3 20:09:01 浏览次数:276

《氧气》教学方案

 一、教学提示

《氧气》是人教版化学实验教科书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课题二的教学内容,属于新授课。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对上节课(空气)教学内容认识上的细化和深化,也为下节课(制取氧气)从知识和方法上做好了相应的准备。

二、教学流程

片段1:新课导入

【教师讲述】氧气是空气的成分之一,它与人类的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难怪有人把氧气称之为“养身之气”!认识物质的性质,是研究物质的首要环节,氧气有哪些性质呢?本节课,我们将一起来加以研究。

片段2:

片段2.氧气的物理性质

【教师讲述】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氧气的物理性质,氧气的有些物理性质,我们并不陌生,如,通常情况下,氧气是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是气体等。除此以外,氧气还有哪些物理性质呢?请同学们阅读教材34页第一段,阅读结束后,简要归纳一下主要内容。

   【学生活动】阅读教材34页第一段。

好,请同学们将自己总结出的物理性质和屏幕上显示的内容进行对照。

【媒体展示】

一、氧气的物理性质

没有颜色、没有气味的气体;

密度比空气略大;

不易溶于水;

液态氧、固态氧都呈淡蓝色。

片段3.氧气的化学性质

【教师讲述】氧气的化学性质必须通过相关的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让我们先来看

一个演示实验。

【教师演示】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我们看到,带火星的木条复燃了,这说明了氧气能够支持燃烧。除了支持木条的燃烧以外,氧气还能支持哪些物质的燃烧呢?请同学们继续观察老师所做的实验。

【教师演示】

☆硫在空气中氧气中的燃烧。

(边讲边演示)在空气中点燃硫,借助白纸的映衬,我们观察到,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了微弱的淡蓝色火焰;在实验现场,老师还闻到了一股刺激性的气味。将燃着的硫伸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我们又会看到什么现象呢?——看到了明亮的蓝紫色火焰。

☆木炭在空气中氧气中的燃烧。

(边讲边演示)在空气中点燃木炭,木炭表面发出红光;将燃着的木炭放入氧气中,我们看到的现象是——发出白光。

☆铁丝在氧气中的燃烧。

(边讲边实验)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铁丝在氧气中能够燃烧吗?请同学们观察一个实验。将光亮的铁丝盘成螺旋状,下端系上一根火柴,点燃火柴,待火柴快燃尽时,将铁丝插入充满氧气的集气瓶中。我们看到,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了一种黑色固体。

放热是所有燃烧变化的共同现象,请同学们把刚才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填写在下表中。

【媒体展示】

 

 

在空气中燃烧

在氧气中燃烧

 

 

木炭

 

 

铁丝

不能燃烧

 

 

 

 

 

 

 

【学生活动】记录、复述三个实验的现象。

【教师讲述】好,我们一块儿来描述上述三个实验的现象(媒体展示):

 

 

在空气中燃烧

在氧气中燃烧

放热;淡蓝;刺激性气味。

放热;蓝紫;刺激性气味。

木炭

放热;看见表面有火星。

放热;白光;石灰水变浑。

铁丝

不能燃烧

放热;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教师讲述】通过三种可燃物在空气、氧气中燃烧现象的对比,我们可以发现:虽然可燃物在空气中、氧气中燃烧的实质是相同的,都是与氧气发生反应,但两种燃烧现象却存在不同:可燃物在氧气中的燃烧比在空气中旺;有些物质在空气中不能燃烧,在氧气中却能燃烧。引发上述不同现象的原因是什么?不错,是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相对较少。

【教师讲述】刚才,在老师做铁丝燃烧的实验时,有一个实验细节不知同学们注意到了没有?这就是在实验前预先在集气瓶中放入了少量的水,这是为什么呢?铁丝燃烧过程中会放出大量的热,这些热量足以使生成物的温度升至很高,甚至能导致生成物的溶化。预先在集气瓶中放入少量水的目的,是防止铁丝燃烧后的生成物融化后溅落下来,炸裂瓶底。

【教师讲述】通过上述实验的观察、思考及分析,我们得知了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具体表现在,能和硫、木炭、铁发生反应,在上一节课我们还学习了磷与氧气的反应,现在请同学们把硫、木炭、铁、磷与氧气反应的文字反应式归纳、整理在自己的笔记本上。

【学生活动】回忆、分析三个反应的反应物和生成物,写出相关的文字反应式。

【媒体展示】

二、氧气的化学性质

1.硫+氧气 → 二氧化硫

2.碳+氧气 → 二氧化碳

3.铁+氧气 → 四氧化三铁

4.磷+氧气 → 五氧化二磷

片段4:氧气的用途

【教师讲述】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回忆一下,上一节课所学过的氧气的用途有哪些?这些用途是由氧气的什么性质所决定的?

【学生活动】回忆,表达。

【教师讲述】氧气的用途主要是供给呼吸、支持燃烧;这些用途都是由氧气能和多种物质发生反应,并放出热量的性质所决定的(媒体展示)。

片段5:化合反应与氧化反应

【教师讲述】对照笔记本上四个文字反应式,我们一起来分析三个变化的特点。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种数这一角度看,三个反应的共同点是——反应物都是两种,生成物都是一种,像这种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叫化合反应(媒体出示概念)。化合反应是我们在初中阶段接触到的第一种基本反应类型,对于化合反应的概念,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解读。

抓关键——两种或两种以上;

会归纳——多变一;

会转换——A+B+……→X。

【教师讲述】让我们换一个角度,再对笔记本上的三个文字反应式进行分析。从反应物的角度看,三个反应都有氧气参与,都属于物质与氧发生的反应,我们把这类反应称之为氧化反应。氧化反应不一定都是剧烈的,有些氧化反应发生得十分缓慢,如,铁生锈、动植物的呼吸、酒和醋的酿造、食物腐败变质等等,这类发生得很缓慢的氧化反应,称之为缓慢氧化。

【教师讲述】对于氧化反应的概念,有两点提示必须在意:一是氧化反应不属于基本反应类型;氧化反应不一定属于化合反应。

    片段6:巩固练习

【教师讲述】为了检测同学们本节课的学习情况,大家一起来做一组巩固练习。

【媒体展示】

1.以下对氧气性质的描述,错误的是(   )

A.通常情况下,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 B.氧气极易溶于水

C.氧气在低温高压时能变为液体或固      D.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

2.氧气的性质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

A.密度比空气大    B.能支持燃烧    C.不易溶于水    D.无色无味

3.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氧气在一定条件下变为淡蓝色液体 B.汽油挥发

C.气体受热体积膨胀               D.铁丝燃烧

4.下列化学反应中属于化合反应的是(    ),属于氧化反应的是(   ),既是化

合反应又是氧化反应的是(    )

A.氢气在氧气中燃烧   B.乙炔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

C.碱式碳酸铜受热分解 D.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

     片段7.课堂小结

最后,请同学们以屏幕上的内容提示为线索,自行回忆一下本堂课所学的内容,在回忆氧气的化学性质时,要注意实验现象的回忆。

一、氧气的物理性质

密度比空气大

不易溶于水

液态氧、固态氧都呈淡蓝色

二、氧气的化学性质

1.硫+氧气 → 二氧化硫

2.碳+氧气 → 五氧化二磷

3.铁+氧气 → 四氧化三铁

(注意实验现象的回忆和描述)

三、化合反应;氧化反应

片段8:布置作业

1.复习课堂所学内容。

2.完成课本36—37页的习题。

本节课就上到这里,同学们,再见!

三、教学说明

本课题的信息量大,涉及理解记忆运用等方面的知识借助较好的学习方法可以提高学习效率。

1.形成认识物质的模式:如按实验药品、反应现象、反应原理、实验注意事项的顺序探究氧气的每一个性质实验,从而使掌握的知识更加系统、全面、深入,也有助于记忆。

2.比较法:比较同一种物质分别在空气和氧气中燃烧现象的异同点;比较不同物质分别在氧气中燃烧现象的异同点;比较化合反应和氧化反应的异同点,从而使认识事物更加全面,掌握知识更加准确。

另外,还有必要教会学生描述实验现象的方法,即按照反应前→反应中→反应后的顺序去描述,莫把现象当结论。